《项链》主题解析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12-02 15:09:58

  摘 要:对于莫泊桑的名篇《项链》的主题,自小说问世以来,争论不断,有虚荣心说、命运无常说,还有金钱至上说、诚挚相爱说等观点。本文深入文本,从故事中人物命运的偶然性安排与主人公由于处境、性格等原因所造成的必然性选择中解读小说主题。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亿电竞以巧妙的艺术构思,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细致的心理描写以及丰富的精神内涵,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名作,也多次被选入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通用教材。小说通过女主人公马蒂尔德命运的沉浮,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对小说的主题,一百多年来,争论不断,归纳起来,无外乎这么几种:一是小说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理和追求物质享乐的思想。二是小说揭示了命运的无常以及人自身对于这种无常变化的无能为力。三是小说对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四是“一曲诚挚相爱的颂歌”等等。

  对于小说的主人公马蒂尔德,在作品中,作者没有作出明确的好与坏的判断,不同的读者在阅读时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得出不同的结论。但要全面把握人物性格,就必须深入文本,细致分析。

《项链》主题解析

  小说以“项链”为线索,按照借项链――戴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假项链的顺序展开情节,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中,刻画人物、揭示主题。“丢项链”可以说是文章的中心事件,项链的丢失是马蒂尔德命运的转折点。作者在文章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要是那时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会是一个怎样的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多么奇怪,多么变化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有人认为,这是小说的主题句。然而,作者仅仅是要表现命运的无常吗?那么,作者所说的“败坏你”是指什么呢?“成全你”又是指什么呢?马蒂尔德的命运只是这一偶然事件造成的吗?恩格斯说,任何的偶然中必定包含必然。亿电竞个人的悲剧命运表面上看是偶然性造成的,但实际上都有必然性。

  下面,我们来分析文章情节,看看作者怎样在命运的偶然性与选择的必然性中揭示文章的主题。

  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中,作者写到“她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可是一个小职员家庭”,这一“命运的差错”使得她只得和教育部的一个小科员结了婚。这一命运的偶然性――出生在小职员家庭,就导致了一个必然选择――嫁给小科员。但她又有“美丽、娇媚、丰韵”的姿色,“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这一命运的偶然性,又导致了一个必然的选择,追求高雅、奢华的生活。这些命运的偶然性与选择的必然性就构成了故事发展的根本原因:梦想与现实的矛盾。

  对于这一矛盾,有人认为就是马蒂尔德虚荣心理的有力证据,并由此得出文章的主题:讽刺资本主义社会小资产阶级虚荣心理和追求物质享乐的思想。这种观点无疑过于简单,并在无形中淹没了作品的深刻内涵。不可否认,马蒂尔德的确是不太现实。但这种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足感,并不能视为非分之想。亿电竞试想,如果人们总是安于现状,那么生活只能是一潭死水。马蒂尔德的梦想,使她的内心充满活力与激情。而且,她所追求的,不仅是对物质的渴望,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具有审美意味的浪漫主义。

  马蒂尔德的丈夫路瓦栽得到了教育部舞会的请柬(这种请柬是不轻易发给普通职员的)。而这一偶然性――得到请柬,就产生了第二个必然性――借项链。因为马蒂尔德认为去参加舞会就一定要把自己打扮得漂亮迷人,而她又没有一件首饰,就只能向弗莱思杰夫人借项链。

  丢失了项链这一偶然成为了主人公命运的转折点。对于项链的丢失这一偶然事件,马蒂尔德可以有很多的处理方法。例如,赖账不还,因为项链(当时他们以为是真的)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他们所能承受的经济范围;或者祈求朋友,不还或只还一部分;甚至买一副假项链以期蒙混过关。而马蒂尔德却选择了用借款还债的方法来赔偿项链,并且没有把实情告诉朋友,而是偷偷地去买了一串真的钻石项链。对于马蒂尔德的这一举动,有分析认为是处于虚荣心而难以启齿。这种观点无疑带有明显的偏见。试想,一个普通人弄丢了向朋友借来的东西,一开始肯定是希望能够找到,而在这一希望落空以后,就是想办法偿还。何况这是一件远远超出了他们所能承受的经济范围的昂贵的钻石项链。以普通人的正常心理来看,背负了十年的债务,在十年里“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那些艰难的钱”,仅仅是因为虚荣吗?应该说,面对这一偶然的丢失项链的处境,马蒂尔德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取决于她的性格和尊严。正是因为她真诚善良的性格导致了这种必然的选择,正是作为有尊严的人,让她不可能逃避。而且,文章中写到,“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面对自己自觉的选择,即使十分艰辛,她依然不后悔,挺起腰杆偿还债务,以守护最后的人格和尊严。

  十年的艰辛,使马蒂尔德从美丽妩媚的妇人变成了粗壮耐劳的妇女,这一过程也让她找回了真实的自我,净化了曾被虚荣蒙蔽的心灵,从自卑变成了自信。十年后与女友重逢,她完全没有了当初借项链时的“迟疑和焦急”,而是从容地(要不要和她说说话?当然,一定要去的。)告诉了朋友真相。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所说的“败坏你”“成全你”并不仅仅是感叹命运的无常。所谓“败坏你”,是打破了主人公原有的、不满足于现状、渴望所谓上流社会的心理。所谓“成全你”,是主人公经历了十年的艰辛,找回了自信,显示出可贵的人的尊严。

  在小说的最后一个部分,出现了第四个偶然性,马蒂尔德用十年赔偿的项链是假的。有人认为这一偶然在前文早有伏笔:一是借项链时,弗莱思杰夫人爽快地答应;二是买项链时老板说只卖出了盒子;三是还项链时,弗莱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且不管这些伏笔是否早已证明项链是假的。试想,当马蒂尔德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真相时,该怎样去面对将来的生活呢?作者没有给出答案,小说戛然而止。这不啻如一声惊雷,使读者产生强烈的震撼,十年的艰辛换来的却是一钱不值的项链。在无情的嘲弄中,也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项链》是一部以情节取胜的作品。在命运的偶然性与选择的必然性的因果联系中,小说一步步展开情节,展示人物性格,并反映出作者对人生与命运的思考。不可否认,这些思考有对虚荣心的讽刺,有对上流社会的批判,但这并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一种深沉的悲剧,这种悲剧不是具体的、某个人的,而是渴望打破现实、追求超远的、有尊严的人们,面对现实的无可奈何。

  [1]宦平.语文(第五版上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3]程媛.从人性层面解读莫泊桑的小说《项链》[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1).

  [4]郭晓青.学会宽容――《项链》主题的重新审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8).

  [5]张树生.人生命运的变奏曲――对《项链》内蕴的再认识[J].名作赏析,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