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着手分析一个行业?亿电竞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2-12-31 07:04:31

  我们先模拟一个场景:现在让你一周了解船舶业,面对一个闻所未闻的行业,你怎么分析?

  1.首先,你需要先对整个行业有一个整体认知。建议可以从行业的发展历史、态势等方面入手。

  具体的方法首推阅读行业报告。可以把该行业历史以来能够找到的分析报告按年度依次阅读,重点关注规模、盈利、态势等方面的信息。往往当时的行业报告会有一些对于未来发展的预测,你再从之后的行业报告来推敲当时预测的逻辑是否正确。举个例子,如果你可以看一个行业2007年的行业报告,里面可能会有该行业10年后发展的预测。这时你再根据2017年的行业报告来验证,看看这期间有哪些是与预期相符的,又有哪些未按预期发生,再分析其中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但能够理清行业发展的脉络,建立对整个行业的通盘认知,还可以梳理出对于行业有影响的关键要素。

  任何一个行业其实只是整个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通过对整个产业链条进行分析,其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行业。

  这里具体的方法很多,通过层层逼近的问题来深入了解行业亿电竞,在《一周内摸清一个行业》提到的思考方式:

  亿电竞

  3.聚焦行业内的大玩家,比如关注业内TOP3或TOP10的企业。通过龙头来熟悉这个行业。

  具体的方法建议阅读对应企业的财报(如果是上市企业)或者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如果非上市企业)。往往一个行业的转折或者巨变都会伴随着龙头座椅的变化,而变化中的逻辑往往就是行业未来五年乃至十年的发展关键。

  同时,还建议订阅与行业和龙头公司相关的新闻,让自己跟进行业的最新动态。我是运用inoreader+ipad的工具组合,先在 inoreader中快速筛选想看的信息,然后再在 iPad上进行详细阅读,学会运用最有效的阅读方式,利用好自己的碎片时间,可以让你更加有效率(毕竟看这么多报告不是轻松事情)。

  一个公司,一个行业无不受到整个国家乃至全球格局趋势的影响。如果想要预测和把控一个行业的发展机遇和方向,就一定要有更高的格局。

  现在一个行业的颠覆往往不是来自于内部企业,而是来自于看似完全不相关的外部企业,甚至于是外部行业。比如中国现在正在科技变革的风口,大数据、AI、云计算,各种技术风起云涌。在其间会产生很多新兴的公司,新兴的行业,而这些新来者往往正是传统行业的掘墓人。在当前,一个行业的变革往往都来自于其它看似无关的行业,所以不能只把目光放在行业内部,而要从更高更广的视角来看待行业。

  这个我就不必详细阐述了,这个方法是最快了解行业的方式,但是每个人的认识都有局限性,所以你要会挑重点去噪音。

  如果有更多时间,可以参加行业展会、峰会。这也是快速认识行业人脉和建立行业认知的有效方法。

  其实说起来,要想熟悉一个行业最好的办法就是置身其中,但又不能只低头干活,要时不时从具体的工作中抽离出来,在更高的视野对一个行业进行审视。这是一件很有挑战,但也很有趣的事情,希望大家有机会都可以尝试一下。

  欢迎大家关注我微信公众号:空白女侠曾经是名互联网数据分析师目前在伦敦从事数据及顾问工作,想通过写一些自己的心得给大家呈现不一样的职场感受。

  我自以为,咨询顾问做的事情,和我们做的事情多少有些相似,所以我就分享一下从业十多年的经验吧。

  我们也会有很多顾问去指导企业的数据化管理,作为一个行业顾问去客户现场,你不能指望客户来给你解释一些基础的行业知识,这是在消费客户对你的信任,所以你必须建立起来起码的行业知识框架和常识。

  这里分享一套教科书式的分析方法论,可以帮助快速了解一个行业,并记住这个行业的核心内容。

  “了解一个行业”这件事本身不太可能快速完成。不过,如果我们只是想摸清楚最基本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问对几个关键问题着手。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如果想快速了解一个行业,要关注哪些关键元素,还有哪些小技巧可以结合。这些关键元素按照研究顺序依次是:痛点、相关区别和联系、发展史、成熟度、取胜密码五个。

  对于外行来说,一方面百科内容正式,过于晦涩,搞懂要花不少功夫,另一方面由于规则要求,很多百科内容参考了学术论文,而中国的学术论文在商业世界里大多是脱节的,这造成百科内容看起来很完整,但是飘在天上,跟这个领域的现实情况有不少距离,看了反而误导人。

  这里指这个行业最主要帮客户解决了什么问题,具体来说,客户如果没有这个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有了以后,又是什么样子的。对痛点的描述必须结合场景,而有了场景,人们的理解会容易很多。痛点意味着这个行业存在的意义,因为它确实解决了客户的问题。

  2、看宣传材料——这个要碰运气,很多宣传材料其实比较模糊,制作时候是建立在受众有一定基础上的,对小白不够友好

  确实,外行很容易搞不清楚这种外形相似(名字、宣传语、术语)的行业之间的关系,但如果真正想要了解一个行业,还是分清楚的好——说起来这个很好解决,只要多看看几个问网络上的的解答内容就行了。

  发展史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一个行业存在的意义,同时它的营养更丰富,可以当八卦文章读,没有什么难度,研究方式:关键词搜索xx行业发展史即可,看2-3篇比较长的足够了。

  成熟度是指该行业在客户、媒体、同行等大众心中被认识到了什么地步,越多地了解上下游其他行业的成熟度,就更加了解自己的客户。

  取胜密码是一个行业的底层逻辑,就是这个行业的公司、个人在竞争中到底在拼什么?设想如果想要进入行业,门槛在哪里?

  大部分情况下一个行业受限于大环境,往小了说,某方面做得好,就可以有竞争优势,往大了说,有的一方面做得好,可以赢家通吃。

  顺便说一句,那些竞争关键并不是资本的行业,拿了资金,其实并花不明白这笔钱,不容易提升竞争力。

  有的公司被收购后,行业地位会下降,是同样的道理:被收购可能被输入了一些客户资源和资本,但是长期的竞争中拼的不是一次性的存量客户资源,最后只能在安乐窝里惨淡经营。

  当然……还有很多细分领域,进入门槛很低,看起来有一点技术基础谁都能做,这样的行业最终都是在拼文化,拼人才,拼效率,拼方法论,拼客户案例,比如BI,FineBI在各个行业都有深度的案例分析,这是靠积累的,不会一蹴而就。

  行业分类一定要遵循MECE法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我们谈的行业,尽量是细分到不能再细分的。否则无法抽象出共性,场景差距太大。

  分享一个教科书式的方法,人人都可以学习。一提到教科书式方法,之前几位答主都有意绕开了。实际上教科书式的方法比大家讲的土办法还要简单。只不过是,教科书也是分给学生看的,还是给企业里的人看的。

  在校的同学们会有做行业分析的需要。简单的是交课堂作业,复杂是写论文。当我还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因为老板的课题有需要,所以做过一段时间的行业研究。当然啦,毫无学术造化的我,是不敢妄用:“研究”两个字的。因为我在干的其实就是“水”论文的事。我那时无心在学术上深入,只想着早点交差了出去实习。我的目标就是堆几篇行业研究论文出来交差,仅次而已。

  对着诸如《战略管理》《产业经济学》一类的课本做研究,是件非常轻松的事。因为你不需要真的懂一个行业,只要对着书里提供的模型,把文字数据填进去就行了。SWOT分析就填四个空,7S分析就填7个空。那时候的套路,如果做理论研究,就先宏观环境(PEST),价值链分析(Value Chain)然后具体到企业的SOWT分析,最后给建议就好了。不会给建议?没事有百度呢。搜索:XX行业2008年发展情况,XX行业2008年的问题,XX行业2008年发展十大机遇,XX行业2008年经典案例,搞掂!真可谓:开局一张图,数据靠百度。

  如果是实证研究,就去扒统计年鉴。抽行业产值、从业人数、R&D投入等等指标做数据模型有关的分析。想做的简单,就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或者数据包络分析(DEA),搞个行业竞争力综合评估,连调参都省了。想搞的复杂就用回归分析做行业发展预测。反正在学校吗,预测不准也不会有客户找上门来怼人。也不会有人考虑预测出问题怎么办。只要各种模型检测值看的过去,就基本水成功了。

  正是在水论文期间,接触了很多咨询公司的行业分析报告。于是留下了这些咨询公司非常专业的印象。这或多或少引导我最后就业去了咨询公司。到了咨询公司以后才发现:原来真实的行业分析,用的指标还要更简单,人人都能对着抄。

  以上四个指标组合起来,可以描绘出一个行业的发展阶段,从而回答:我们这个行业目前处于什么阶段,要以什么竞争策略为主这个问题。具体判断方式见下图所示(备注:图书+表示增长/多、-表示下降/少,具体含义大家自行体会,全部解释完还得1万字)。通过四组数据,以给后续的分析定一个基调,方便细节探讨。

  这四个指标,本质上只有三个基础的数:销售额,利润率,投资额。集中度、增值率可以通过这三个数推算出来。为什么反而咨询公司用的指标少?因为看数据的一张嘴,找数据的跑断腿,实际上靠谱的数据永远是稀缺资源。所以要尽可能的用少量数据反映问题。这三个数据是相对容易获取的了(稍后有更详细解释)。

  有了四个基础数据,如何做判断呢?比如我怎么知道目前行业的增速是快还是慢呢?这里有个的办法。首先定对比标杆。一般有三种办法找标杆:

  其次,找阀值,如果有行业经验,比如业内一般认为5%增长就是高速,就直接套行业经验。没有行业经验,就简单的把0%-10%增长定为一般速度,10%-30%定为中速,30%+定为高速。有了标杆和阀值,就很容易进行判断了。最后,再结合当前的具体数据做判断。

  要说明的是,这套思路源自传统行业。传统行业一般认为行业发展是利润驱动的,需要真金白银看到市场盈利才会行动。而互联网行业不这么认为。互联网行业是资本驱动的,只要资本认为存在风口,就会大量投入驱动行业增长,跑马圈地,快者为王。近年来大起大落的电商、视频、团购、O2O、VR、人工智能、共享单车,无一不是这个模式。这时候可能考虑变量要把销售增长率改成用户增长率,而具体曲线形态肯定也有不同。有机会可以单独分享。

  宏观的概念无法落地,落地就要考虑地域、消费者、产品这些具体问题。所以第二步的分析要围绕整体策略,思考一个具体的落地方向,这里包括五个具体问题:

  2. 面向哪些消费群体:了解目标区域的消费群体规模、需求、品牌/产品渗透情况

  4. 有哪些环境制约:考虑PEST因素,看具体落地时是否有机会点/障碍点

  这里展开讲的话又是一万字长文,大家可以先感受一下基础分析维度。这里提示几个新人做行业分析时经常犯的错误:

  错误一:没有具体到地区、人群、产品就谈战略。没有这三要素支撑的行业分析就只是个宏观的概述,没有指导意义。每个地区,每个省市都会有很多具体差异,光讲大趋势是落不了地的。

  错误二:脱离规模谈需求,脱离用户谈产品。不专业的行业分析总是习惯性的写:“消费者普遍偏爱XXX”或者“中国消费者都XXX”“90后都XXX”而专业的行业分析是:“预计目标群体规模2000万,该群体偏好XXX产品”脱离了用户规模、用户购买意愿、用户付费能力谈需求也是空谈,因为企业是没法基于“中国,90后,普遍”做营销预算的。

  错误三:PEST和指标不挂钩。不挂钩的结果就是PEST写的很虚,完全和指定预算没关系。实际上PEST与每个地区的四大指标是有对应关系的,如下图所示

  错误四:脱离对手谈SWOT。SWOT同理,只有选中对手才能谈优劣。因为最终选择权在消费者手里,消费者不会理会企业的各种策略、思路,只会考虑我在哪里、买什么产品。选中对手,才能真实测试消费者态度,太能知道真实的竞争优势劣势,才能知道我们想象中的概念用户买不买单。

  大家应该看出来了。这一部分才是咨询公司的吃饭家伙。因为宏观的数据太虚,只能依赖统计局、行业协会等机构。但如何做细分市场研究,如何推算市场保有量,计算市场空间,测试用户付费能力,最终推导出行动策略,这些是实打实需要咨询公司完成的。对企业而言,只有拿到具体数据才能指定行动计划。而对咨询公司而言,这需要大量的市场走访、渠道沟通、消费者研究、线上线下数据整合,这些是实打实收钱的地方。当然,这里具体操作细节还有很多,大家有兴趣可以慢慢拆开讲。

  有了上一步分析,行业的洞察已经可以具体到战术层面。不过有时候客户还希望能更具体,能到战斗层面,结合行业趋势给一些具体战斗指导。这时候就得做第三步,行业竞争行为分析。这里其实就是标杆研究法。基于value chain 的分析框架,进行分析,大致开展方式如下如图:

  这里是一个纯纸面工作,其实可以做的很无脑。因为这五个维度对应的都有具体的干活部门。每次做到这里,做客户访谈的时候,有心做事的部门就会吐露心声,告诉顾问们自己想在XXX方面发力。这时候只要迎合着人家的意思把落地细节补全就行了。比如营销部门想发力品牌推广,那就多着墨营销的作用,多收集对手的营销东西,多收集消费者对营销的态度,给营销部门更多弹药可以做决策就够了。老实说,我本人并不喜欢这么做,这样显得自己一点水平都没有。然鹅,咨询公司也得重视顾客体验。最后验收报告,大老板最多看一眼,这些具体负责的部门可是要认真一行行看的,为啥要跟人家过不去呢。囧。

  讲完了整个流程,专门分享一下数据质量问题。外行永远对咨询公司的能力抱有幻想。就像这个问题的几个答主都提到了咨询公司、行业协会和统计局。其实业内人士都清楚。获取数据的手段只有三种:主动公布、业内交流、数据监测。然而实际经营中,没有企业会老老实实的对外公开真实经营数据。即使是政府收集,也不会做一个系统接口企业的IT系统实时对接数据。大部分情况下经营数据都是人工的层层上报。然而,很多大机构内,自己分公司都不会给总部汇报真实数据,更不要谈对外汇报的数据了。我整理了几种常见行业数据的来源,大家感受一下:

  在行业研究上,只有没用对地方的数据,没有没用的数据;不存在100%完美的数据,但存在能80%解答疑问的数据。所以大家在做行业研究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研究目标的设定,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收集对应的数据。指望一个大而全的报告搞掂一切数据,在应用的时候发现:咦?这里似乎对不上,咦?哪里似乎少了什么。

  说道目标设定,这里有太多太多苦难心路可以分享。起初我自己还是个小兵的时候,不需要面对客户。每天蹲在后台做报告,感觉套路不就这么多吗,对着撸一遍就成,有什么难的。而真的面对客户以后,被人各种挑战、各种质疑,被人各种吐槽:我早就知道了,你分析了啥啊!倍感心酸以后,才明白:

  重要的不是套路,而是问题本身。客户都是从业多年的资深人士。他们不需要一个外行告诉他到底这个行业发生了什么,他们有着很明确的行业认知,很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如果不积极沟通,不深入了解他们的问题,只是收集数据摆出来,根本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而不敢主动沟通,不敢反问,不敢质疑,只会自己闷头憋结论,恰恰是很多新人的做法。

  当我是新人的时候,我也喜欢下载500套ppt模板,2GXX咨询公司报告塞在硬盘里。我也看到漂亮的ppt模板就好high,看到一张数据表就像怎么画出来。被怼多了以后,我的习惯也改变了,变成了看报告先看取数方式,再看报告是针对什么部门的需求做的。变成了看数据先看数据反映了行业什么问题。收集的东西也不是ppt,而是各行业人的联系方式。做的最多的不是琢磨怎么画表,而是与一线交流、与客户聊天、没事走走门店。当你真的身临其境感受到他们的困惑、掌握了他们也掌握的知识,你才能知道到底什么数据是真正有用的,到底什么样的分析能解答问题。其实人们在很多时候不是做最优解,而是只有那么几个看起来都很烂的选择,挑一个没那么烂的而已。

  当你背下数据,记住模板,重复操作练套路的时候,恭喜你进入这个行当,成为一个菜鸟。当你忘掉模板,记住问题,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时候,恭喜你真正开始上路,成为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人。以前见客户,总是会收集各种之前项目资料,生怕被人问穿。而9年以后,我站在客户面前,很有耐心的反问:“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所以进步,就是信心是来自于我能解决问题,而不是笔记本里囤了多少PPT。与大家共勉!

  不知道题主什么身份,需要分析行业的人大多是,咨询、投行、投资、猎头这些行业的人。他们会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去了解一个行业的潜规则,利润模式,运营手段...各个方面的内容,因为他们就是靠这个吃饭的,其他业余爱好者很难置身事外的分析的准确,不然麦肯锡就得吃翔去。但是要知道的分析甚至“摸清”一个行业依然不可能成为这个行业的顶尖专家,也不可能成为这个行业的一个高管。但是,你能了解一个行业的全局,现今状况、过去、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的发展趋势,熟悉那个行业的行话,拿捏这个行业的基本信息。

  那么琢磨这些玩意儿有啥用啊?这个问题换个角度也就是说:研究历史有什么用?大人物学了有大用,老百姓学了看戏用。个人感觉分析好一个行业后,你能和那个行业内的人自如对话,你能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结合你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看到新的机遇,你能在你的客户面前让他刮目相看,你还能拿到一份好工作,了解你的上司在做决策的时候会考虑什么…总之,你的B格会大增,在pub泡高端外围的时候,海侃不至于露馅。然后就是,你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会给你带来或多或少的不同的受益。

  “了解一个行业”这件事本身如果不在这行干个10年8年的,基本不太可能快速完成。不过,如果只是想摸清楚最基本的情况,大致分析一个行业,可以通过问对几个关键问题着手。而这些关键问题围绕着一个根本问题:这个行业的链条是如何运转起来的?

  1这个行业的存在是因为它提供了什么价值?2 这个行业从源头到终点都有哪些环节?3 这个行业的终端产品售价都由谁分享?4 每个环节凭借什么关键因素,创造了什么价值获得他所应得的利益?5 谁掌握产业链的定价权?6 这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如何?而信息获取的渠道,则包括:

  1金融投资机构的行业报告;2 咨询公司的分析报告;(愤怒的麦肯锡~)3 行业交流网站或论坛的热门帖子;4 业内企业的培训课件;5 参加行业展会或者论坛;6从业者的私下交流。

  其中1-4,都可以通过Internet获得。当然我同意一楼,中国的水太深,如果真要搞的话,还是去一些咨询公司靠谱一点儿,比如“愤怒的麦肯锡”~

  而在我们生活中,除了哪些高管们,天天思考着行业分析,另外一种最接地气的需要干这种活儿的就是猎头,所以题主想问如何着手分析一个行业,不妨站在一个猎头的角度,试想猎头也不可能干过所有行业,那么他是如何做到在短时间内分析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并且能够为客户提供他想要的人才呢?

  c. 通过互联网、行业杂志、产业报告等,了解行业上下游企业的产品/服务/业务模式等。

  2、确定行业内TOP5或TOP10企业名单,并关注名单排序的标准,及近几年排名变化。

  c. 通过互联网、行业协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渠道查询企业排名(如销售额、增长率、零售终端数等),同时关注企业的战略调整、市场布局、新产品发布、收并购信息等;

  d. 查阅PE/VC、证券等金融机构的行业/企业分析、案例分析、产品分析、行业预测等报告。

  3、锁定所列企业组织架构中的对应岗位的目标人选,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目标人选。

  a. 联系到的每一个人,都详细沟通,最大限度地通过这些人挖掘其所属企业、竞争对手的具体岗位/员工/业务/产品/服务等的数据和信息;

  b. 及时转化吸收所得信息,并用于此后所联系到的人,同时相互印证这些信息的准确度、可靠性。

  当做到第2点的时候,其实已经可以了解到一个行业的70-80% (笔者凭经验估计)甚至更多,而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第3 点的实现有些困难,其实情况并没有你想象得糟,因为你有很多的朋友,而你的朋友又有很多朋友,更别说“六度分割理论”带给你的无限人脉资源,只要你想挖掘,你现有的人脉资源带给你的信息就能使你在已有的70-80%的基础上增加10-20%,保守地说,这个时候你已经是这个行业的半个专家了。

  A曾经做过一个Case,为一家国际Top 3的糖业集团寻找South China GM的人选。刚接触这个职位时,A对糖业完全是个门外汉,只知道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蔗糖、白砂糖、红糖这些概念,及各种果汁、咖啡、饼干中添加的糖之类的,对其他一概不知,更别说去挖人并评估其是否胜任了。

  启动项目后,按照上述的方法。A按照客户的要求,根据职位的任职资格,进行如下操作:

  首先在网上搜索“制糖 企业”、“糖业 排名”之类的关键词,从搜索结果中了解到国内制糖企业几乎为本土民企和国企,并分为以蔗糖为主的南方和以甜菊糖为主的北方制糖企业。

  其次,从“制糖 行业 分析”、“糖业 研究报告”的搜索结果中,了解到糖业在中国的产业布局、优势省份、产品特色、产业上下游产品等,了解到糖业上游的种植(甘蔗、甜叶菊的种植)、中游的制造(榨糖厂、渣料处理等)、下游的分销(食品加工企业、饮料生产商、食品添加剂公司等、现货/期货市场等)。

  最后,拓展到产业上下游相关联的国际集团在华开展相应业务的公司,如国际食品集团、国际四大粮商、雀巢、百事、正大饲料等企业所属的行业。

  a. 国内糖业公司:洋浦南华、广西农垦、贵糖、东亚糖业、南宁糖业、凤糖、英茂糖业等;

  3、根据企业名单摸排对应岗位的目标人选,并最大限度获取企业/行业信息,丰富前两步的内容。

  因题主主问的是,故第3步不再赘述。通过前1、2步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加上第3步的信息细化及相互印证(亦可称之为人脉资源利用),A已经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摸清了一个行业,甚至相关行业的情况,并基于此,完成客户的委托。

  所以,综上所述,一个大体的框架+一个猎头的思维+一个例子,应该就是题主想要的答案。我喝的有点多,下面请大家积极发炎。拍砖的挑别的地方,头晕.......

  分析一个行业,教科书的方法可以让你对一个行业有大致的了解,仅此而已;咨询公司的方法可以让你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一个行业的认识可以为咨询报告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仅此而已;访谈业内专家和CEO,有助于你对这个行业有全面的认识,甚至在某些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仅此而已;行业研究报告,值得一看,仅此而已。我并不是说这些方法没有价值,相反,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方法,但都有非常明显的局限性,要真正深入地分析一个行业,需要靠你的思考去建立一套系统,别无他法。

  先来看一个例子:白酒行业自2011年开始进入寒冬,行业收入增速急剧下降,这一趋势延续至今。而从04年到2010年白酒行业都是高速增长的。在2010年甚至是2011年,无论是采用教科书中的方法或是前文中提到的其他方法,对白酒行业的分析都没有预料到今天的境遇。或许,今天你有信心能够用上述方法解释白酒业的冬天(很多人正是这么做的),然而什么时候白酒产业会重新进入高速增长抑或是现有的增长率才是正常的呢?那些方法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吗?

  在分析一个行业的时候,必须认识到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受到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这意味着不存在一个通用的模型。我在下面所说的是一种分析的思路,它由一系列的问题组成,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数据,且有些问题很难回答。毕竟,分析行业从来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这只是为了表明我们对于这个行业的认识在哪些地方存在不足。

  这些需求过去是什么样的,未来可能发生什么变化?需求会一直存在吗?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我的判断?

  谁对购买行为有决定权?其决定的标准是什么?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我的看法?

  生产能力与需求的对比是什么样子?过去是什么样的,未来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我需要哪些数据或材料才能判断供需的变化?需要哪些证据才能证明这种变化是长期的?

  延伸思考:单一需求的行业与多元需求的行业,哪一个行业增长率的波动更平缓?

  上下游对于行业的回报能力有多大的影响?关键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体现在哪些方面?在过去10年中这些因素发生过改变吗?为什么?在未来哪些因素是可以预测的哪些是不可预测的?为什么?

  行业内竞争者的数字和规模?谁在该行业中拥有发言权?要在该行业中获利,什么因素是必须的?我是否知道谁会在这个市场上获利,为什么?

  延伸思考:为什么存储器行业(硬盘、内存)和CPU行业在技术创新的冲击下冰火两重天?

  4. 系统化与反证此部分内容与行业分析的目的有关,故略。延伸思考:麦当劳和星巴克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他们所处的行业能否用同一套模型来分析?

  题外话:“使用哪些“教科书式的方法”,使用哪些工具,以什么样的方式,从哪些方面着手收集数据,去分析一个行业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前景,才能够更全面的了解这个行业?”希望得到关于“如何做”的答案,知乎上有很多这样的问题,我觉得这至少比问“如何抄”要好一点,不过我还是希望有人愿意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可不可以那么做?”,所以我就写了这个与问题有点脱离的答案,采用了芒格喜欢的方式,而延伸思考中提到的问题都是难以用程式化的方法得到有说服力的答案,需要动一番脑筋。Have fun!

  ===============================================================更新1:如何能快速地理解一个行业教科书中的方法和一些咨询工具的最大缺点是各个因素之间缺乏联系(或者结构化不强),使人难以深入和全面地思考,我这里提供一个方法,它由6个问题组成,只要依次回答就能快速形成一个较好的答案。

  1. 有谁?即行业内的企业生产什么产品或提供什么服务,其上下游是什么?2. 有多少?即行业的规模、平均利润率是多少?龙头企业又是多少。3. 在哪里?结合答案1,得到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再结合答案2,得到龙头企业的优势与这些因素的关系(并验证这些因素),以及彼此之间的位置(想象一个多维坐标空间)。4. 什么时候?结合答案3回顾行业的长期发展过程并进一步验证答案35. 怎么做?结合答案4,分析行业要继续发展,龙头企业应该怎么做6. 为什么?龙头企业目前在做什么,与答案5一致吗?如果不一致,是我错了吗?为什么?

  更新2: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对问题有了自己的答案后,如何把它清晰地表达出来呢?逻辑树或麦肯锡的MECE法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教科书的模式也很值得借鉴。事实上,整理自己的答案是对答案的再提炼过程,做得好可以事半功倍,做不好却会前功尽弃。学会说一个故事而不是罗列一系列观点或者数字是个辛苦却又有趣的过程,学会提问也是如此。;)